佛像的姿势有行、住、坐、卧四种姿势,称为“四威仪”。常见的体态大致可“分为坐像、立像、卧像。 坐像:佛、菩萨、高僧等修行时,采用跏趺坐,跏趺坐包括垒跏趺、半跏趺,还有倚坐,半跏趺倚坐等坐姿。坐姿的讲究最多,在使用上也有区别。例如佛造像有立、坐两种,但坐姿只能采用“全跏坐”,不能采用“半跏坐”,和一定的手印相配台,便有“禅定像”、“说法像”等单尊造像的形式。 坐像 全跏坐 采用坐姿,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,足心向上,俗称双盘。由于两足交叉时,有哪只脚先压的区别,所以双盘又有“降魔坐”、“吉祥坐”两种。 降魔坐 佛采用的坐势,两腿相互交叠,先以右足压左腿,后以左足压右腿。 吉祥坐 也是佛采用的坐势。先以左足压右腿,后以右足压左腿。 半跏坐 俗称“单盘”,仅以一足压在另一腿上,是菩萨常见的坐相。半跏坐包括两种形式:将左足压右腿上,称为吉祥半坐;将右足压在左腿之上,称为降魔半座。 倚坐 又叫善跏趺坐,菩萨装弥勒采用的坐姿。身体端坐在座位上,让两条小腿自然下垂。 半跏趺倚坐 思惟菩萨采用的坐姿身体端坐在座位上,左小腿自然垂下,右小腿结半跏趺坐。 轮王坐 左腿黄置,右腿坚起,弯曲着地而坐,右手支地,左手置左膝上,这种坐姿又称轮王坐或轮王跏
